华中师范大学

报刊:《华中师大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邱实评论:一流人才铸就一流大学

    摘要:一流人才铸就一流大学。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人才。近年来,我校根据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及学校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强校战略、人事...

  • 传承百年老校红色基因 学习前辈风范不忘初心

    摘要:我们经常讲,百年华师汇聚了三种优秀文化:一是以中原大学为底蕴的红色革命文化,二是以华中大学为基础的外来优秀文化,三是以中华大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三者其实即便是在历...

  • 从寝室文化看一所大学的精神

    摘要:5月18日,华中师范大学第四届最强寝室决赛暨2018年“和谐寝室魅力风采展”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五楼举办。八组参赛寝室各显风采,文雅动听的古风歌曲、活力四射的健美操、幽默搞笑的...

  • 补齐写作短板不能只靠一门课

    摘要: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近日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该课程计划到2020年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5月21日《光明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百年老校红色基因 学习前辈风范不忘初心

   期次:第1233期   作者:范军   查看:23   
  我们经常讲,百年华师汇聚了三种优秀文化:一是以中原大学为底蕴的红色革命文化,二是以华中大学为基础的外来优秀文化,三是以中华大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三者其实即便是在历史上也是有交叉的,互相影响的。
  我们想强调的是,如何继承优良传统、接续百年学脉,无疑是需要总结和提炼、出版和传播的,是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我们推出中华大学老校长陈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研究论集,宣传部请董中锋副社长在讲华师故事的大型演播会上讲述其毁家兴学的感人事迹,当然是对老中华精神文化的礼赞;我们刊行韦卓民、黄溥、包鹭宾等老华大学人的学术论著选,编辑有关韦老、黄老的专题性研究论集、年谱、评传等等,请八旬老教授刘文君老师讲韦卓民故事,尤其是花大气力、历时20多年推出700多万字的《韦卓民全集》,无疑是对老华大学术文化和精神血脉的赓续与传扬。
  相比而言,我们在对百年校史中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整理与研究、继承与弘扬方面仍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过去,除了对从中华大学走出去的革命先烈恽代英有较多宣传和研究外,我们对中原大学那批建国之初、华师建校之初的老革命、老领导总体上还关注不多、挖掘不够、研究不深,以致今天的教师、干部、学生对他们也知之甚少。所以,我策划主编了《永远的怀念———忆陶军》一书。
  我要进一步强调的是,今天当我们走在鲜花绽放、绿荫如冠的校园里,当我们看到学校事业不断发展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那些把杂草丛生、荒坟遍地的“鬼子山”变为美丽“桂子山”的植树人、建设者,也不要忘了那些把旧大学改造成新大学、把短期干部培训学校改造成正规高等学校的老辈校领导、教育家们。从革命军队走过来的那批党的干部(有老红军、老八路),大多是有较高文化素养、懂得和尊重教育规律的好领导,他们是有着光荣传统的一个小分队、一个群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除了陶军教授,还有刘介愚、郭抵、于江、武承先、高原等等。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百年华师应该永远铭记他们!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高等学校也进入了“双一流”建设的新阶段,我们华师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特别是前者如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陶军等老一辈优秀的共产党人、杰出的学校领导、出色的高教管理专家,无疑是我们的榜样和标杆,也是映照我们的镜子。他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高尚的人格风范,乃至健康的生活情趣,还有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对师生员工的真诚关怀,对学术文化的尊崇敬畏,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不断发扬光大的。
  我在《编后记》中有这样几句话:“办好一所大学,既需要一流的学者,也需要一流的管理者;既需要良好的学术生态,也需要的良好的政治生态。”在某些时候、某个特殊阶段,学校优秀的党员干部,风清气正的环境,对困境的突破、事业的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华师的历届领导、党员干部中如果多一些可以像邢老师称之为“陶公”的陶军教授,多一点像老辈们习惯尊称为“介公”的刘介愚老书记这样的人,桂子山的天空一定会少一些雾霾,多几分清朗,桂子山的土地一定会少几分污染,多一些淳朴。
  卖瓜的说瓜甜,做书的说书好。我希望这本不算个人任何成果的书有更多读者,尤其是华师的党员干部读者,让陶老的名字、陶老的精神风范深入人心,沾溉后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中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602次访问,全刊已有1420566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