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

报刊:《华中师大报》

版面新闻

  • 全校中层干部大会召开 中层干部调整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摘要:全校中层干部大会召开 中层干部调整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本报讯(记者 党波涛)1月11日,全校中层干部大会在科学会堂召开。全体校领导出席,全体中层干部参加。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大会并讲话。会上,党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宣读了学校中层干部换届提任的正处职干部和交流的副处职干部任职文件。 黄晓玫首先回顾了学校中层干部换届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学校此次中层干部换届一是亮明了选人用人标尺,树立了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根据中央和教育部要求,根据巡视指出的问题,无论是交流还是选拔,都以组织把关为主,在指导思想上明确传导“人人埋头干事、业绩群众公认、进步组织关心”的鲜明导向。二是改进了知事识人方式,全面历史辩证地考察干部。此次中层干部换届调整,注重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坚持从对党忠诚的高度看待干部是否担当作为,注重从精神状态、作风状况考察政治素质,注重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办学思想大讨论、“双一流”建设、党建维稳等重大任务一线识别干部。三是积极回应了学校干部队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大面积的双向交流和调整,努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四是注重关心爱护干部,努力健全激励保障体系,真情实招关爱干部。针对学校干部队伍实际,在严格掌握标准的同时,也坚持从政治上、工作上、待遇上关怀干部,出台了系列政策。五是体现了华师干部优良的素质和大局观念,以及学校日趋向好的政治生态。换届过程中,大部分同志都能够顾大局、识大体,懂进退、善取舍,知荣辱、重形象,始终坚持把学校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展示出新时代华师干部应有的胸怀和境界。 黄晓玫对全体干部提出四点希望: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服从大局;二要强化“两个维护”,开创一流业绩;三要融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切实在讲团结、顾大局、廉洁自律上作表率,真正树立和维护中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四要担当尽责,抓好当前工作。黄晓玫强调说,下一步,学校党委也将在干部工作方面有一些新的考虑:一是突出对党忠诚,培养好使用好年轻干部;二是从严监督干部,努力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三是完善干部保护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四是强化干部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提高干部“会为”“善为”能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本次中层干部换届工作。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结合办学思想大讨论、学校机构改革,对换届工作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充分酝酿。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结合教育部巡视期间查摆出的选拔不及时、选拔形式单一、机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于去年10月23日,将学校机构改革和干部交流、选拔工作同步开展,同步推进。

  • 我校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多个试点项目 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摘要:我校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多个试点项目 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报讯(记者 华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2018,教育部先后印发系列文件通知,启动思想政治工作各类试点项目评选工作。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我校先后获得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等5个试点项目。其中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党建引领,打造‘三全育人’新模式”为主题,获批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桂子山红色文化资源库:以“恽代英红色名片”为引领 构建革命文化育人工程》获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精品项目;刘宏达教授的专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前沿问题研究》和刘从德教授的专著《因时循势:思想政治工作的国际大视野》分别入选第一批和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5个试点项目,既是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基础的认可,也体现出具有华师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影响力持续提升。2019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作为育人工作的总抓手,主动融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目标、新要求,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找准弱点,补齐短板,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落地落实、规范管理、加大培育、取得突破四个方面实现新进展,形成更多具有华师特色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提升我校育人质量,为全省、全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闯出新路子、创出新经验、做出新贡献。

  • 第十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举行 聚焦“绿色发展与经济伦理”

    摘要:第十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举行 聚焦“绿色发展与经济伦理” 本报讯(通讯员 马余露)日前,第十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伦理学学会2018年会在科学会堂召开。会议聚焦“绿色发展与经济伦理”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绿色发展与生态伦理、绿色发展与美好生活、绿色发展与企业伦理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广泛交流,以伦理智慧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本次会议由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与湖北省伦理学学会联合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道德治理研究中心承办。

  • 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召开2018年年会 关注新时代社会工作新形式新使命

    摘要: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召开2018年年会 关注新时代社会工作新形式新使命 本报讯(通讯员 杨军娜)1月8日,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2018年年会在校召开。会上,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秘书处王卫民秘书长作2018年联合会工作报告。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王思斌作“新时代社会工作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主题辅导讲座。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社区社会工作、专业评估促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及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督导与管理三场专题研讨会。 湖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叶景丽指出,要深刻认识新时代湖北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湖北社会工作发展的新任务,切实担负起推进新时代湖北社会工作发展的新使命。她强调,当前湖北省社会工作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努力开创新时代湖北社会工作发展新局面。

  • 图片新闻

    摘要:图片新闻 本报讯(通讯员 姜丰)日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画进校园”———董继宁国画作品展开幕式在美术学院博雅美术馆举行。校长、党委副书记赵凌云代表学校对董继宁先生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校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号召下所做出的相关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湖北省原副省长赵斌表示,美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美育应该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向往。让中国画走进校园,从学生抓起,培养学生热爱传统、研习传统、发扬传统的兴趣对美育改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一张电子报一间直播室 “生科晚点名”:网络育人新尝试

    摘要:一张电子报一间直播室 “生科晚点名”:网络育人新尝试 (上接一版) 邱玉华大力支持《生科晚点名》报纸的创办与刊发。他认为这份思想政治教育与新闻结合的《生科晚点名》电子周刊就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片“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果实”。每份电子周报他也读,了解学工动态,走进学生生活,品味“生科好故事”。在他看来,今后学院需要做的就是给这片“土壤”培好土、施好肥,让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孕育”出来。 在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同学的眼中,这份电子周报是一次新颖且颇具特色的尝试。“以前没想过每周出一份电子报,只知道有学期中或者学期末总结。”周伊林说道。“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其实是大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常年埋头在实验室里的理科生也需要紧跟时代的脉搏,理解媒介、接触媒介、使用媒介。”王棣告诉记者:“媒介素养的概念其实很宽泛。我的理解是希望生科人能够在忙碌之余,了解学院和年级的动态与榜样,增强学院、年级的凝聚力。 事实证明,这份电子周报已达到王棣的预期。自创刊以来,《生科晚点名》在校内影响力日渐广泛。空间、微信、微博浏览量累计超过50万,点赞量数千。 一间直播室:丰富“晚点名”形式 报刊创办后,王棣又开始琢磨如何创新“晚点名”形式。“由于年级电子报取名为‘生科晚点名’,别人会想生科晚点名究竟是怎样的?和其他学院有什么不同?难道就只有一份电子报吗?”王棣这样反问自己。思索后,他认为,创新点名形式,融入当下热门的直播是丰富“生科晚点名”的好办法。 2017年11月,王棣第一次尝试直播晚点名。了解到张婉琳性格较活泼,平时喜欢在社交平台上活动,并且对直播也非常感兴趣,王棣便邀请张婉琳担任第一次直播间的主播。“我自己挺愿意参加的,觉得尝试新事物很不错。”张婉琳说道。直播开始后,张婉琳带领线上的同学对东五女生楼栋挨个进行点名,并观看女生们准备的各类学习十九大精神节目,同时积极引导线上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首次直播的效果令人满意。线下线上的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其间。活动结束后,QQ直播间的浏览围观量已达到一千三百多次。 第一次直播的成功为后两次的直播活动提供了经验。在点名查寝的同时,直播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第二次直播活动选取了全年级所有男生寝室作为直播对象,但此次直播可不仅仅局限于让男生们在寝室里露个脸,他们还需进行“文明寝室”的评选。直播间里,围观的30多位女生寝室长担任起评委角色,负责给每个男生寝室的整洁度、清洁与寝室风貌进行评分。第三次直播活动则聚焦年级师范女生。主播夏玉琴一边和同学们探讨师范生的必备素养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边走访了每个寝室,带领同学们,向镜头展示他们准备好的钢笔字和粉笔字,展示师范生的风采。 周日晚点名作为华师的一项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已延续许多年,主要采用去教室里集中点名的方式,内容与形式都较为单一。然而,对于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的同学们来说,“直播晚点名”不仅完成了点名任务,还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展示自己兴趣爱好的平台以及欣赏他人的机会,让他们可以了解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另一面。 第三次直播晚点名中,师范生苏才梨选择了自己的偶像尤长靖的歌曲《昨日青空》中的歌词作为自己的粉笔字和钢笔字的展示内容,而谈起令人印象深刻的直播内容时,她笑着说:“有男生弹吉他唱歌,很吸引人,弹吉他的男生还挺帅的。” 如今,一学期举办一次直播点名活动已经成为了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个亮点。直播特色与电子周报相辅相成,自然而然地打响了“生科晚点名”这一品牌。“周刊报纸和直播点名,形式与内容相互支撑了,品牌效应就来了。”王棣说道。 一份坚持:记载珍贵大学时光 一张电子周报,一间直播室,打造了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的特色点名模式,这其间,有王棣的坚持和学院同学的努力。 “虽然说电子周报这个形式不算太新,但是我觉得贵在坚持,我会坚持四年。”这是王棣的决心。坚持自己办,自己发,并且每周一期,履行这个历时四年的承诺,王棣不是没有产生过动摇的念头。可是,每当他想放弃的时候,他都会想起自己办这份报纸的初衷——让学院每位2017级的同学在毕业时带走一册装满大学回忆的《生科晚点名》汇编。 一份《生科晚点名》,不仅仅是一份电子周报,还承载着生科学子们四年的大学记忆。“当我想到毕业后大家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还有一份一共160期的《生科晚点名》册子,就觉得心满意足了,所以这件事情值得坚持下去。”王棣真诚地说。 这份真诚与用心被生科学子看在眼里。如今,身为理科学院的他们,已经不仅仅只是《生科晚点名》忠实的读者,还担任起了报纸的通讯员、投稿者,对办报纸、做直播倍感兴趣。2018年国庆期间,王棣向同学们征集出游照片,大家便立刻踊跃投稿,苏才梨就是其中的一员。尽管投出的许多照片未被采用,她却依然兴致勃勃。 一周一期《生科晚点名》,一学期一次“生科直播间”……新媒体语境下如何以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与大学生开展对话,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心坎儿里,“生科晚点名”依然在着力探索,努力创新。1月20日晚上,第60期《生科晚点名》即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3483次访问,全刊已有1420645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