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

报刊:《华中师大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北京遇上西雅图2》里的古诗词,你都还会背吗?

    摘要: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后,被台词里面的古诗词深深打动,这些古诗词,有的是当年曾经学过的,记忆尤深,有的是第一次听,但因戏动情。1.去国怀乡出处:北宋·范仲淹《岳阳...

  • 武汉最强的15家餐饮老字号推荐

    摘要:汪玉霞·酥饼(277年)提起汪玉霞,几乎所有老武汉人都能脱口而出一句谚语:“汪玉霞的饼子——劫数(绝酥)”。30多年前,每到中秋,花楼街的汪玉霞门前总有人排长队买月饼,当时...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遇上西雅图2》里的古诗词,你都还会背吗?

   期次:第1197期      查看:10   

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后,被台词里面的古诗词深深打动,这些古诗词,有的是当年曾经学过的,记忆尤深,有的是第一次听,但因戏动情。
1.去国怀乡
出处:北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所写。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2.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出处:南宋·辛弃疾 《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此词是代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抒写相思离情,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则寄托的是词人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它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优美的婉约词。
3.长恨人间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出处: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4.三千弱水深
出处: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唐三藏收沙僧时有诗描述流沙河的险要: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三千”,盖出于佛家三千大千世界,天台宗善言一念三千。是数量多、范围广的意思。
5.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处: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处: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其中,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7.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出处:晋·陆机《猛虎行》
不饮盗泉之水,是古代留用至今的一句俗语,字面意思是,只因此泉名为盗泉,所以即使口渴,也绝不饮用一滴。后用于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的高尚节操。
8.谈笑有鸿儒
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中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468次访问,全刊已有14212810次访问